琴是我国历史最久远的乐器之一,在上古传说中有神农、伏羲、尧、舜等人造琴,在各种书籍中也有类似的记载,但其真实性已不可深究,其足以说明它出现的时间远久于古筝、琵琶、二胡等很多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乐器。
那么多种乐器,凭什么古琴能列入文人四艺,并且还排在首位呢?在很多人听来,古琴晦涩难懂,远不如其他乐器悦耳,其实这正是琴与其他的区别所在。就好比我们现在的流行音乐和昆曲的区别——前者大众都能听懂,很接地气。而后者则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听懂,门槛相对较高。
正所谓高处不胜寒,古琴自古就是小众、脱离大众的乐器。最早,它是王公贵族才能欣赏的宫廷雅乐——周代统治阶级用礼乐严格区分等级制度,故有“士无故不撤琴瑟”、“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,非以慆心也”等说法。到了后世,虽然古琴不再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,但绝大部分受众依旧是读过圣贤书、有学识的士大夫阶层。
抚琴养性,下棋益智。古人认为雅乐可以影响人的性情:“琴为之乐,可以观教化,可以摄心魄,可以辨喜怒,可以悦情思,可以静神虑,可以壮胆勇,可以绝尘俗,可以格鬼神,此琴之善者也”。而被读书人奉为“圣人”的孔子提倡礼乐教化,儒家思想强调“仁义礼智信”——“礼”排在“智”的前面。在这里我们其实能理解琴对于古人而言已不仅仅是一件乐器,更是标榜身份贵器、修身自省的雅器、感悟哲理的圣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