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来讲古琴材质中各种木料都有各自的特色,每个斫琴师使用其自己熟悉的木料作出自己喜欢音色的琴,本来就是古琴手工斫制的妙处,每张木料掏出来后音色都不一样,如何协调,发挥木料的优点是斫琴师做琴考虑最多的地方。再结合不同的灰胎配比会有非常不同的音色效果。
古琴斫琴通常会用桐木或杉木,因为这两种木料质地松透,共鸣效果好,所以是琴材首选。选琴的关键就是看音色!音色的好坏取决于原材料,另一方面取决于斫者的手艺。我们都知道,乐器的好坏一定和音色相关,这个是前提,然后是手感。手感来讲,一张古琴在不同能力演奏者的手中,表现力原本就是千差万别,确实不是仅仅容易弹、易出声、音下沉就可以。固然一张普通的琴在高手手下依然能呼风唤雨,但是一张好琴往往在普通人手中显得平庸无奇,甚至还有那么一点难弹。
琴的音色,根据弹法不同,可分为三大类,即所谓:泛音、散音、按音。这三种琴音,可说是风格迥异,各有千秋。与中国文化中的天、地、人相配。
泛音
泛音是左右手指法配合形成的一种弹奏方式,左手手指虚按琴徽,如蜻蜓点水,抑制了全弦振动,只保留以所按徽位处为波节的振动模式,如果触点在琴弦的1/2处,那么泛音频率就是琴弦基频的2倍,音高就是散音全弦振动的2倍,如果触点在琴弦的1/3或2/3处,那么泛音频率就是琴弦基频的3倍,音高就是散音全弦振动的3倍,以此类推。北宋科学家沈括在他的《梦溪笔谈》中说:“所谓正声者,如弦之有十三泛韵,此十二律自然之节也。盈丈之弦,其节亦十三;盈尺之弦,其节亦十三;盈尺之弦,其节亦十三,故琴之为十三徽。不独弦如此,金石亦然”。沈括在这里说的“泛韵”,也即泛音。他认为弦上发泛音之处便是“自然之节”。
如果人为改变“自然之节”的位置,违反了“自然之节”的规律,就演奏不出泛音来,泛音的规律,是客观存在的事实,唯有古琴可以用大段的泛音来弹奏旋律,古琴的泛音,更是我国古代律学理论产生的基础。其音色幽雅、飘逸、空灵,仿若天籁之音,其音清脆高远,有时若隐若现,轻盈活泼,如天外之声,也确实是自然天成之声,故称天声;
古琴所弹出的泛音,以七徽为中心,向两侧依次对应升高,约可弹出119个泛音。古琴音乐的泛音之多,泛音应用之频繁,也是古琴音色的一大特点。
散音
散音是用左手不按弦,仅以右手弹出的空弦音,古琴散音的发音特点是深沉浑厚,成为古琴曲雄健的根基,如同大地般坚实,有“勇士赴战场”之喻。
散音只用右手指法弹奏,依次可以得出——倍徵,倍羽,宫,商,角,徵,羽(正调仲吕均)这七个音。这七个音其中有两组,音高差是一个八度,其他五个音在音名上叫做宫,商,角,徵,羽,这些散音是全弦振动发出的声音。古琴由一弦到七弦,长度相同,粗细不同,其音数的计算方式记载在成书于春秋末期的《管子》地员篇中,计算方式的名称叫做——三分损益律。在音色上,散音宏大而浑厚,余韵共鸣响亮,有如钟磬之声,称为地声。
按音
按音是用左手按弦,右手同时弹出之音,古琴按音的发声特点是婉转舒情,圆润细腻,如人婉婉倾诉衷情,有“呢呢儿女语”之喻。故按音象征人。
按音也是左右手指法配合形成的一种弹奏方式,左手手指按在琴面上,以徽位为坐标,或奏实音,或奏退复,吟猱,绰注等虚音,形成独具特色的虚实音,音韵呈线条状持续变化。汉语语言和音乐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,汉语是单音节文字,一般一字一音,其发音分为声母、韵母和声调三部分。汉字字音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声调来辨明字义,这在世界语言当中也是不多见的。古琴琴的按音最多,加之左手指法特别丰富细腻,可说是古琴音乐最具表现力的音色。
古琴表现力特别丰富,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,可以发挥出很多艺术表现的特色,它的散音(空弦音)嘹亮、浑厚,宏如铜钟;泛音透明如珠,丰富多彩,由于音区不同而有异。高音区轻清松脆,有如风中铃铎;中音区明亮铿锵,犹如敲击玉磬。按音发音坚实,也叫“实音”,各音区的音色也不同,低音区浑厚有力,中音区宏实宽润,高音区尖脆纤细。按音中的各种滑音,柔和如歌,也具有深刻细致的表现力。其旋律及音韵若隐若现、或有或无,而此种所谓“希声”的美学,正是古琴琴曲的神韵与风格所在。在其疏密、断续等虚实相间的弹奏特色下,形成了琴曲特有的空间趣味与韵致,并且以最少的声音物象表现出最丰富的精神内涵,呈现无尽、无限、深微的境界,可谓